近年來,隨著跨境電商、快件等新型貿易業態的興起,貿易形態日趨多樣化,海關在稅收征管、走私打擊等方面,面臨著報關單涉稅與準入審核難、報關單及艙單商品比對難的“兩難”處境。如,面對龐大的單證量,人工難以有的放矢地查驗可能存在的風險點,造成查獲率長期較低、高風險報關單被漏檢、業務人員成本過高的問題;同時,查驗結果對于業務專家的依賴性極強,相關經驗也難以進行有效復制與推廣,通關效率不高。
海關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,要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海關管理智能化水平。要用數據科學賦能海關、提高智能化水平,就一定離不開平臺建設,更離不開大數據各種算法模型對于海關業務的驅動。
自主可控核心技術
助力海關提升智能化水平
四方偉業深入知悉客戶需求,經過前期了解海關在稅收征管和緝私偵察方面存在的問題后,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核心技術,提出了“海關人工智能應用”的解決方案,主要包括構建報關單涉稅與準入風險模型+構建報關單及艙單商品比對模型。
報關單涉稅與準入風險模型
將海關歷史報關單數據、審單人員對歷史報關單的審查、處置、補稅的結果數據作為樣本,提取特征字段,利用四方偉業自主可控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,從中提取多維度特征進行訓練,得到一個可適應的智能模型,對報關單的稅收與準入風險進行智能預判,為專家審單提供精準化支持,減少人力物力成本,提高工作效率及審核結果的準確率。
構建報關單及艙單商品比對模型
根據艙單和報關單商品名稱一致性分析結果,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技術,構建艙單和報關單商品比對模型,自動識別報關單及艙單商品不一致的風險數據,達到風險提前預警預測,助力海關防范“虛假貿易”等違規交易。
為海關未來信息化發展
奠定堅實的基礎
有的放矢的服務,最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項目經驗收后,數據綜合表現可觀,真正幫助海關解決了報關單涉稅與準入審核難、報關單及艙單商品比對難的“兩難”處境。通過強大的數據挖掘分析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,四方偉業核心技術不僅幫助海關帶來了業務能力的提升,同時對促進貿易便利化、服務區域經濟建設,提升海關的智能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,并為海關未來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